【左担道】李壮平画女儿裸体 “东方神女”并不乱伦

2009年1月27日星期二

【左担道】李壮平画女儿裸体 “东方神女”并不乱伦


作者:左担道
自从1978年的12月15日中宣部转发了毛泽东的最高指示:“男女老少裸体模特是绘画和雕塑的基本功不要不行。”


1988年12月,在北京的国家美术馆举办了《中国首次人体油画大展》。据说当时万人空巷,非常的火爆。左担道这个年龄,有幸经历过人体艺术这段发展史。也有当初的人体艺术到性方面的联想,到对人体艺术内涵的吸纳。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转变,人体油画艺术作为一个画种,在我国也被更广泛的群体所接受。


然而时过20年之后,李壮平父女的油画《东方神女山鬼系列》,却再次引起争议。其中争议的重点并不是画作因为裸体的本身,而是作者李壮平所画的裸模——是自己脱光衣服的女儿。


在现实中,一个父亲能够允许自己的女儿脱光,并且亲自为她的肉体作画,而且还要将自己裸体的女儿公之于众,让世间雅俗男女随意点评自己女儿身体的时候,的确让我们这些世俗份子难以理解。显然这种行为无论如何都是我们难以让人忍受,也不是值得发扬的。既然大家都做不出来的事情,为什么李壮平父女怎么能成为中国吃蟹第一人呢?


其实我们在准备责怪或者谩骂他们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了解一些他们的个人情况:其中父:李壮平1948年生,画院院长,艺术院校教授。女儿:李勤则是女青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画院专职画师。近年来作品:油画《蜀魂》入选二十年一次的“四川省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国画《雨后》入选“庆十六大四川省美术作品展”,油画《阳光下》入选“四川省新人新作展”。油画《红苹果》入选“携手新世纪油画大展”。在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其父女都是画家,他们对于艺术的认识显然要高于我们。假若双方有一个人不是画家,女儿作为父亲的裸模,都是不现实的。无论是女儿主动成为父亲的裸模,还昰要父亲要为自己女儿执笔,都将预料到他们所做的行为,将会给他们自身带来的各种评议和后果。没有对艺术的挚爱,作为女儿,也就无法理解事后所连带的,而要作出的牺牲会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如果没有对艺术热爱的女儿,那么女儿定然会因羞涩或者种种的困难所退却。更何况,李勤也并不是因为家境贫困所迫,做自己父亲的裸模是她唯一的选择。


在网上还有一种说法这是炒作行为,左担道认为这种说法也不是成立的。如果一个人拿着自己女儿的肉体,恶意炒作,用自己的女儿的身体,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是非常卑鄙可耻道德不容的行为。而李壮平作为国内知名画家又是画院院长,其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有必要去冒这么大的风险,置世人道德观念而不顾,去炒作自己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而作为李壮平的女儿,其父在画坛中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拥有一个较高的平台发展并不是难事。更何况自己还是个年轻姑娘,仅仅为了炒作自己而冒如此大的风险,这值得吗?如果这次炒作失败了呢?对于仅仅为了炒作自己的李勤来说,是无力所承受的其失败的后果,她将不仅要失去画坛上的事业,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现有的稳定生活。


根据以上的推理,左担道终于为自己找到了父亲用自己女儿做自己裸模的原因了。而这种原因,正是两人都对绘画艺术的热爱,相同的价值观一拍即合。做这些也并不像某些吹捧李壮平父女所说的“勇气”,因为对于艺术的投入是不需要勇气的,它更是一气呵成水到渠来,所体现出的一种忘我的精神……在李壮平的画作中,对于不懂艺术的左担道来说,也被画中女子的艺术之美所震撼。尤其女儿那水般柔软的身体,在与猛兽相偎;或者跨猛兽而飞奔,那飞扬飘起的长发……其中硬与柔的对比,那画面那女儿身上散发的淡淡清新和温馨,无不让左担道深叹世间万事万物之和谐。对于李壮平的这组画卷虽然遭致伦理的是非争议,但对于画作本身据说在业内人士中却获得相当的认同和赞誉。我想这对于李壮平和李勤来说都是幸运的。依咱老百姓的话说“孩子还是自家的好”,李壮平画自己女儿的时候,与随便画一个不熟悉的模特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看着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女儿来说,李壮平更了解自己女儿的性情,而在画作的时候更是凝聚了一个父亲的情感和深情。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只有一个父亲才能在自己女儿身上挖掘出的,别人所无法发现的那些隐含在自己女儿内身的气质和美丽。(左担道)

































































































































































































【左担道】理性之呼:我为“徐州禁止人肉搜索”辩护

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

【左担道】理性之呼:我为“徐州禁止人肉搜索”辩护


作者:左担道
江苏省人大18日通过《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擅自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违法行为人,最多可罚款5000元。


这是自2008年12月18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有“网络暴力第一案”之称的王菲诉三网站一案胜诉,两网站被判侵权,一家网站获免责。人肉搜索再遇滑铁卢。依左担道看来这两起事件应该不是孤立的事件。这说明国家对“人肉搜索”已开始加快了立法速度。人肉搜索也将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人肉搜索因此会更理性、更规范化,再也不会像脱缰的小马了。乃至被不法份子利用,让无辜人群遭受伤害。


如江苏省人大法工委有关负责人所说:根据国家民法、行政法、刑法的规定,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这里,个人隐私就是关于个人的有关信息,包括个人尤其是女性的年龄,个人或家庭财产及构成,收入状况,住所,任职单位的待遇等等。特别是人际交往,在当下往往成为“人肉搜索”的目标。“散布这些就是违法的。”依以上之言,我们看出,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是根据国家对公民隐私权保护法所制定的。该法则的出现不应该在网络引起这么大的波澜。在很大一部分反对的声音,左担道看到的更多的是对网络监督缺失的担忧,担心自己会失去揭发社会贪官腐败的话语权,这种担心左担道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对于国家反腐的决心我们的都应该有信心的。今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就已经指出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几方面工作,其中就包括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自2008年底以来,从中央最高层到纪委、监察部等相关部门明显加大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工作的推进力度。虽然徐州禁止人肉搜索并不与反腐冲突。此法重点则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失去行使知情权的权利。


虽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普通人一样,有属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出身、品行、学历、家庭背景、财产状况、健康状况等,也享有隐私权。但每个公民都有民主参政、监督国家机关及政府工作人员的知情权。国家又赋予公民了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学历、出身、行为背景、财产状况、个人品德及廉政勤政等情况的权利。当知情权与隐私权发生矛盾时,如恩格斯所说:个人隐私应当受到保护,但当个人隐私与公共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的时候,个人的私事就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私事,而属于政治的一部分,它不再受隐私权的保护。


“公职人员私生活状况对人民公开,乃为公共利益所必需,在此情况下,隐私权并不存在。献身公共事业,其私人生活就无法与其所从事之事业完全分开者,则该权利亦不存在”,这又是一知名法官所说。

所谓高官无隐私,徐州针对人肉搜索的立法,仅仅昰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因此国家公务员及高官都不在此禁止搜索之列。网友对此法的出台,没必要反应的如此激烈。(左担道)

【左担道】加沙人们最幸福的一天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左担道】加沙人们最幸福的一天



作者:左担道


一:加沙幸福快乐的一天


左担道今夜翻到一篇以《幸福和快乐的一天》为题的报道:当以军完全撤出加沙的这一天。加沙,有的人点燃焰火,有的人俯下身子亲吻失而复得的土地。在原内特扎利姆定居点,巴勒斯坦妇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加沙居民穆罕默德·哈布奥什对着扩音器高呼:“这只是第一步,明天我们将解放全部巴勒斯坦(土地)。”在加沙北部,巴勒斯坦大学生拉米走向原埃雷·西奈定居点,他的一个堂兄弟5年前在那里发动了自杀性袭击。他说:“他的血没有白流,以色列人因为这些抵抗才撤走了。”

大家不要误会这条新闻。它并不是来源于2009年的某一天,而是2005年以军撤离加沙时候的场景。然而事隔三年,以军再返加沙,导致加沙3000多人受伤,900多人死亡。对于三年前庆祝以军撤出的加沙民众来说,做梦都不会想到,在仅仅三年之后这一天,会遭受如此噩运。


二:以色列的真实意图:


以色列军方2009年1月11日宣布,后备役军人与常规军一道在加沙地带参与军事行动。这是自以军对加沙地带采取行动以来,首次将预备役士兵派往加沙。虽然以色列官方声称战争即将结束,并不会占领加沙。但左担道并不这么认为,大家都知道这场战争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在这场伤亡数目巨大的战争中,以色列伤亡不过就几人而已,其中还包括被自己误杀的几位军人。而哈巴斯的火箭弹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攻击,根本无法对以色列形成任何的威胁。如果真的不在加沙驻军,有必要处于完全优势的情况下,再次投入如此多的兵力吗?更何况以色列将这次军事行动称为“铸铅行动”,其意就是决心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此时以色列的战略意图也已经非常明显:以色列先消灭哈巴斯的主力,然后轰炸通埃及的走私通道,再投入让预备役军力封锁边境,堵住哈巴斯人员的退路,采用“关门打狗术”利用以军拥有的情报,让正规军一点点滴搜索,直至将哈巴斯主要成员杀之殆尽。


三:被以色列抓住把柄的哈巴斯


哈巴斯这几年,没事就向以色列发射几个火箭弹,完全是给巴勒斯坦人们看到。他以此表达自己一种态度。实际上哈巴斯对于以色列的威胁,除了精神上的以外,并没有多少实质的效果。我们可以从《幸福快乐的一天》中看到,哈巴斯的行为完全是顺其民意。而哈巴斯之所以能够在巴勒斯坦民选中获胜,也完全因为哈巴斯对以色列的强硬,才会存在浓厚的群众基础。发射火箭弹对于哈巴斯来说,更是为不久之后的选举再捞一些资本,但绝对没有预料到,这次以色列下手会如此之狠。

当初作为强者,能够主动退出加沙,对于以色列来说,已是很大的让步。以色列以此行动试图让巴勒斯坦民众能够感恩。没有想到巴勒斯坦人不仅没有感恩,却认为是自己的“暴力”行动的结果,更让以色列无法容忍的,其民选政府竟是“好战”的哈巴斯。而以色列国内,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奥尔默特,因为对巴勒斯坦持有温和态度的,也遭受到非异。处于这种两头不落好的处境,奥尔默特发动这场战争也是一种泄恨,之所以用泄恨一词,其实我们可以看看伤亡民众的数目就可以知道了。这场战争已不仅仅是针对哈巴斯这个组织了。

当两国都是以创造彼此敌意而在本国获得大选,那么这场战争就不可能避免了。这也说明巴以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两国政治的需要,更是两国群众之间的互补理解,彼此仇视所造成的。


四:哈巴斯也会成为第二个巴解


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的巴勒斯坦最大的反以组织——法塔赫,并没有参与到这场战争中。一个贪于享乐的战士,他将不再是一个战士。把这句话用在因贪污腐败而落选的巴解组织来说,太合适不过了。左担道在此解释一下,其实我说的享乐,并不是贬义。事实证明,巴以之间那么多年的战争,并没有给两国人们带来真正的和平。当我们发现,无论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不可能运用战争,将对方从地图上抹去的时候,那么承认现状则是巴以唯一的选择。而巴解组织就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没有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而哈巴斯自从执政以来,就没有获得国际上的认可,相反还处处打压。反过来说,如果那些西方国家能够给予哈巴斯更多的忍让,更多的空间。虽然哈巴斯一直声称要与以色列势不两立,但一旦他在巴勒斯坦获得稳定的政权,能够像巴解组织那样更多地参与到世界的交流中。而如今,哈巴斯刚刚由暗处走到台上,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它的反以主张,看作是一种政治口号呢?

以色列人没有必要责怪巴勒斯坦民众支持哈巴斯,更不应该完全一味地指责加沙群众对以色列的敌意。消除仇恨往往需要几代人,更何况以色列从侵占39年之久的加沙撤出才仅仅三年呢?加沙人们对以色列的敌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当他们感觉到自己有了一个稳定平安的家园的时候,我们凭什么不相信哈巴斯不会是第二个巴解呢?


五:短视的以色列


左担道相信真正属于加沙人们幸福和快乐的一天终会来到。而这一天仅仅因为以色列的短视,或许是因为政治的需要,所发动的这场战争。再次将加沙人们所期望的,所应该拥有的这一天,又往后推迟了N年。(左担道)

【左担道】加沙有谁还会为你流泪

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左担道】加沙有谁还会为你流泪

作者:左担道
周孝正先生的《以色列也昰个好国家》,此文发表的很不是时候,正当以色列侵入加沙之际,周孝正的文章更显示出其内心对加沙受苦受难生命不保的漠视。周孝正先生作为一个教授,一个生活无忧,家境良好,去哪里都可以获得掌声和荣誉的知名学者,他已经无法体会到苦难在加沙老百姓心中的那种份量了。

当看着媒体上,加沙死亡人数的上升,品读着周孝正先生的《以色列也是个好国家》一文,左担道心里越来越觉得不是滋味。以色列虽然昰个优秀的民族,虽然也曾经受苦受难,但作为一个好国家,在它强大富有之后,更无权去强制其它国家之人民去经历它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痛苦和灾难。


左担道在此为大家翻出一份历史:公元前18世纪左右,始祖亚伯兰从居住着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乌尔地区(今伊拉克南部)带着侄子罗得,离开家乡来到迦南地(今巴勒斯坦地区)。亚伯兰生以撒和以实玛利,以实玛利是妾生的,亚伯兰打发他往东去,自己单过。以实玛利就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自称是以实玛利的后人。以撒生雅各,《圣经》说雅各曾与神人摔跤不败。上帝给雅各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与神摔跤的人”。可见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昰以色列人,都昰亚伯兰的后代。


法新社6日援引加沙救援机构公布的数据报道,以军发起加沙军事行动至今,已有超过6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于战火。其中,大约160名儿童遇难,约占遇难总人数的四分之一。“用重型武器向一个人口密集地区发动袭击定会殃及无辜。可悲的是,儿童也被卷入其中,”“炮火袭击下,人的生命是这般脆弱,儿童尤其如此。家不再安全。学校不再安全。孩子们终日奔逃,却无处可逃。”


“1月4日,以军士兵在加沙中心的泽图恩地区(Zeitoun)将110名巴基斯坦人撤离至一所房屋内,并警告他们只能呆在屋内。这份报告援引目击者的话报导称,随後这间房屋遭到以军炮弹的袭击,造成约30人死亡。”当这个新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为战争所带来的残酷而震撼。根据史载,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的战争,其实昰兄弟之争,而这场惨绝人伦的战争,究竟是谁想绝了谁的种?!


正是处于这种伤痕累累充满杀戮的背景下,中国周孝正作为一个学者教授,发出这样的言论。会让更多不明就里的朋友,对战争的残酷变得更加的漠视甚至达到追捧的程度。而这种对战争表现得狂热的情绪,在以色列人群中显得更加的普遍。在一篇题为《战争激起以色列的好奇心,民众到加沙观战》的文章中,此文中写道一名以色列青年,跑到边境去观看加沙被轰炸的场景。他一边吃着三明治一边喝着可乐坦言:“我以前从未见过战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名警察甚至还以冒着硝烟的加沙城为背景轮流拍照。“我希望感受到战争的氛围。”其中一位警察这样说道。60岁的以色列紧急医疗服务协会护士乔斯林在看到迫击炮在加沙城爆炸的情景时,就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在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城进行轰炸的时候,这名女士高叫着并为之鼓掌。(左担道)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一个个炮火的下面会有众多的生命要随着消失,难道他们不知道那些死去的亲着将是怎么的伤心和悲痛。

加沙啊,有谁还会为你流泪!?